在鋼鐵生產線上,質量的守護從不只關乎精密的參數和嚴苛的標準,更藏在那些為“毫米級”提升而較真的細節里。龍鋼的匠人們深知,從原料入庫到成品出廠,每個環節的“小改進”都可能撬動“禹龍”品質的“大躍升”。
給鋼卷“筑根基” 讓存放“更安全”
“垛位似乎有點歪,鋼卷難免會留下細微印記。”成品工長聶鑫鵬檢查垛位時輕聲念叨,當即給自己立下“軍令狀”:兩周內,必須讓鋼卷“站得穩、不受傷”。
如今,這位陜鋼集團先進工作者、崗位標兵的辦公桌上,還擺著那張畫滿涂改痕跡的垛位改造草圖。最初的帶鋼垛位是人工簡單挖掘的U型槽,鋼卷位置不易固定,垛位經常因支撐力不足導致變形,偶爾還會對鋼材表面造成磕碰。聶鑫鵬帶著班組成員蹲在現場測量、計算,硬是將土堆改成了混凝土垛位——標準的間距、平整的臺面,鋼卷碼放得像列隊的士兵,既整齊又通風。可新問題很快又被他察覺:混凝土棱角太硬,鋼卷進出庫易產生磕碰,他在垛位旁反復斟酌,最終想出加裝防護鋼板的妙招。改造后,鋼卷再無“傷痕”,而且延長了垛位使用壽命。
從零散鋼材的規范堆放,到垛位間距的毫米級調整,16年來,車間里的大小難題,聶鑫鵬總能精準破解。“成品管理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疏忽,出現問題就得第一時間想辦法解決。”他的筆記本里,記滿了“問題、對策、效果”,每一頁都寫著對品質的執著。
給鋼材“穿鎧甲” 為安全“劃紅線”
每逢雨季,庫房里的鋼材就有可能出現銹蝕風險,這成了高線成品班長田欣的一塊“心病”。靠人工搬運擋板應急,不僅費時費力,稍有疏忽就會讓鋼材“受傷”,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。在降本增效理念的指引下,他將“防患于未然”的作風搬到了崗位上:“得給鋼材加道‘防護盾’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”他帶著工友在鋼材垛位外圍澆筑了50厘米高的混凝土擋水墻,像是為鋼材建造了一個“安全島”,徹底阻斷了雨水的侵襲。他又提議刷上油漆,讓庫房煥然一新,工友們打趣說:“田欣不光給鋼材穿了‘雨衣’,還配了‘新外套’。”
解決了鋼材的防水問題,他又盯上了人員安全。庫房貨車進出頻繁,視野盲區總讓人捏把汗。田欣拿起粉筆在地上畫起標線:停車位、盲區警示區、轉彎半徑線,一條條清晰的“安全線”讓司機倒車效率大幅提升。“在車間,質量和安全都是我們必須要守護好的生命線。”他擦著額角的汗,工裝上的漆痕像一枚枚光榮的勛章。
給設備“治小病” 讓成本“降下來”
“涂料管爆了!涂料浪費不說,噴號都亂了節奏!”噴號機器人旁的呼喊,讓稱重標牌工趙宇輝瞬間繃緊神經。在“用‘緊日子’過‘好日子’”理念影響下,他將嚴禁“跑冒滴漏”的要求刻進心里:“設備‘生病’,既影響質量又浪費錢,必須根治。”說干就干,趙宇輝帶著維護手冊一點點“問診”:校準壓力閥、更換耐高壓管道、清理柜體污漬,還制定了詳細的維護指南,并貼心地將設備參數、操作規范等貼在柜門上。改善后,年可節省備件及涂料費用約4200元。趙宇輝鄭重地說道:“咱們必須努力讓設備保持最佳狀態,省下的每一分錢,都是品質的底氣。”
鋼鐵匠人用一個個堅守、一次次巧思,證明了品質的提升從來不在遠方,而在每次“再較真一點”的細節里。他們用行動詮釋鋼鐵的品質就藏在那毫米間的執著里,藏在點滴處的用心呵護中。(龍鋼公司 高艷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