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8年的職業生涯里,9年的黨務工作經歷,讓他成長為這十里鋼城的一面鮮明旗幟。面對工作中的重重困難與挑戰,他總是沖鋒在前,用堅持不懈和無私奉獻,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初心使命。他就是漢鋼公司煉鋼廠連鑄黨支部書記王德中。
忠誠擔當,筑牢信仰之基
他自認為還是一名黨務工作“新”人,堅持在理論武裝上先學深學、篤信篤行,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素養,爭做黨務工作的“內行人”。兩年來,通過創新黨員學習教育方法,以微課堂、微視頻、大討論、上講臺等方式,開展“四種經營理念”“黨紀學習教育”等教育宣講10次,支部書記講黨課8次,多渠道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宣講12次。常態化利用班前班后會開展談心談話、調研座談等工作,對內部不穩定因素、關鍵人員進行重點管控化解。同時,他始終抱著“初心易得,貴在踐行”的認識,不斷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實踐,結合支部實際,制定支部黨建工作計劃和工作機制,將黨的方針政策融入具體工作中,確保黨建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。
勤勉務實,夯實黨建之本
他堅持黨建與生產同向發力,爭做黨建創新的“探索者”。面對黨建工作定位不準,與生產經營“兩張皮”的問題,他聚焦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,通過開展黨建促安全、黨建促生產、我是黨員我帶頭、我為生產獻計策等活動,不斷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。此外,他以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為依托,將培訓課堂搬到生產一線,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“理論+實踐”多元化培訓模式,定期開展《安全操作規程》《連鑄標準化作業程序》等培訓,切實幫助職工快速提升安全技能和操作技能,兩年來,累計開展技能培訓12次,并培養出10名專業技術骨干,成功結成黨員與群眾幫扶對子10對。
無私奉獻,詮釋初心之堅
他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不斷挖掘降本潛力。牽頭實施的多項改造項目和攻關課題均取得了顯著成效。矯前輥加入冷卻水,成功提升了輥子的使用壽命;自動加渣硬管加長彎管加厚,進一步優化了生產工藝,精準控制板坯負公差范圍,降低了鋼水消耗等。他積極推動中包負壓烘烤、大包注余、中包注余、40Cr澆注優化等多項攻關項目,年累計降本120萬余元。同時,他不斷實踐研究,在保證鋼坯質量的情況下,成功將坯頭、坯尾控制在700mm以內,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。他不斷強化支部兩個作用發揮,先后組織黨員突擊隊6次,高效完成了冷鋼回收、基坑清理、二冷室校弧等“急難險重”工作,進一步增強了黨員業務能力和責任意識,提升了支部影響力和號召力。
履職盡責,彰顯黨員之為
他結合連鑄工藝和設備特點,帶領黨員及技術骨干開展技術改造15余項,多次榮獲國家專利授權,其中“用于弧形連鑄機無夾持段生產矩形坯的二次冷卻裝置”成功突破了連鑄生產“小方坯”的瓶頸,使單臺連鑄機產能提升23%;創新采用“子母扣”水口更換法和中包塞棒通氬法優化40Gr澆注工藝,成功解決了上、下水口堵塞以及澆注過程中頻繁更換水口的難題,年創效約17萬余元。同時,他堅持及時復盤、總結分析,先后撰寫學術論文11篇。其中《R10米弧形連鑄機無密排輥加持段矩形坯生產技術》榮獲“陜西省冶金科學技術獎”二等獎。起草編制的《板坯連鑄熱換中包方案》《中包熱換SOP程序》成功解決了板坯連鑄機中包僅能單一澆次澆注的生產瓶頸,促使板坯連鑄生產能力進入穩產、高產的新階段。
初心如磐,使命在肩。王德中用忠誠、勤勉、務實和創新,詮釋了一名優秀黨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,以滿腔的熱情和不懈的努力,為企業轉型發展強“根”固“魂”。(薛生旭 李囡)